乐鱼体育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6月2日上午,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举办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拉萨市直单位干部、群众数十人参观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
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耐心向参观人员介绍了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以及如何下达监测任务单、现场采样及运输、如何进行实验室监测分析等全过程。同时,就实验室手工操作步骤及如何使用大型监测仪器等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并逐一回答了参观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
“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举办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为公众与生态环保部门搭建了有效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拉近了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距离,有效凝聚了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共识。”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室副主任袁跃甫说。
拉萨市林草局工作人员周鑫兴致勃勃地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他说,“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我对生态环境监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生态环境监测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生态环境保护这项工作不是一个单位或部门的事,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今后,我将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
2022年,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举办“6·5世界环境日”“这十年”主题系列、疫情环境安全3场专题新闻发布会,《环保人之歌》《羌塘生灵》《雪域精灵——黑颈鹤》等环保主题宣传片广受群众好评。主动公开生态环境保护政府信息7500余条,29个环保设施累计接待1600人次,生态环境保护全民共创共建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广泛宣传林芝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就,增强公众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高地建设,2022年5月20日,林芝市在厦门广场开展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由林芝市委生态文明办(市生态环境局)牵头,16家市直单位共同参与。
活动现场,市直各相关单位和7县区通过设立咨询台、有奖问答、悬挂条幅、LED屏播放宣传片等方式,深入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全面展示林芝市自然保护区建设、动植物保护成效、生态安全防范措施等重点工作。同时,向公众讲解生物安全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发放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倡议书、动植物明信片、笔记本、环保宣传主题遮阳帽、手提袋以及精心制作的林芝特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花黄牡丹宣传折页、贴纸、书签等系列宣传品。
活动期间,林芝市共设立集中宣传点7个,参与宣传人员200余人,悬挂横幅20余条,展出展板10个,发放各类宣传品2000余份,群众咨询问题20余次,受教群众2000余人次。此次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氛围,提升了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
近年来,林芝市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强对《环境保》《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全市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乐鱼体育,营造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依托“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水日”等时间节点进行集中专题宣传。在此基础上乐鱼体育,林芝市环保、林业、国土、发改、水利等部门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庄活动,通过宣传栏、宣传片、手机短信、现场咨询等方式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山南市按照“党委领导、监督、政府负责、政协支持、部门配合、全员参与、共同促进”要求,利用“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通过实地宣讲、电视报道、微信推送等形式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把环保法律法规纳入中小学教学和“七五”普法内容,深入开展环保宣传进农牧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低碳生活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
为了把河长制工作引向深入,山南市浪卡子县以“世界水日”等宣传日为契机,发放河长制知识宣传手册2000册,宣传物品300个,及时更新和完善公示牌内容,维修破损的公示牌,让广大群众更加了解河流的基本情况,增强对水安全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日喀则市江孜县在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对河流周边破坏、污染环境和游客及沿河群众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乐鱼体育,对提高沿河群众护河爱河的环保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行河长制的河道周边乱倒垃圾等现象明显改善。
林芝市朗县针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禁白”等问题,及时组织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和讲解。深入工地、学校、乡村等开展宣传讲座,利用手机短信,结合当前环保存在的问题,让群众及时掌握环保法及环保工作动态内容,了解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进行解读并转发到各乡镇。
山南市加查县以“”代表送宪法活动为契机,结合本县实际情况,深入细致地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以及习生态文明思想,重点讲解全县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网”或“中国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 xi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