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体育以最坚定的信念、最坚决的落实、最严格的制度、最规范的法治,全面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近年来,省会济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然形成广泛共识。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2017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济南开展第一轮环保督察;2018年,对济南开展第一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督察组进驻后,济南突出工作重点,有力有序配合推进边督边改;注重依法依规、分类施策高效整改,坚决杜绝“一刀切”;注重依规依纪依法问责,既实事求是,又厘清责任,做到“严肃、精准、有效”问责;注重利用“一报一台一网”主动做好信息公开,强化公众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济南以来,有效推动了济南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初步形成齐抓共管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有效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济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国家和我省下达的“十三五”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荣获2020年山东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单项奖,环境空气综合指数、PM10、PM2.5、SO2、NO2、CO与2016年相比,分别改善26.4%、34.4%、32.9%、66.7%、16.7%、25%。
在全省率先消除劣五类水体,连续两年保持国控断面水质指数全省第一。2017年以来,全市好三类水体比例逐年提升为75%、85.7%、90%。
最近三年来,济南坚决扛起生态环保责任,乐鱼体育突出组织领导、突出齐抓共管、突出法治建设、突出督导考核,构建起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大环保”格局。
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列为全市重点工作强力推进,成立由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生态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环委会”),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固定工作议题,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市会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移动源污染专项执法检查,市政协对莱芜水污染防治开展协商监督。
济南坚持环委会抓总、各成员部门单位协同的工作机制,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研究制定大气、水、土壤年度督导专项工作方案,加强定期调度,明确压实各部门“管行业就要管环保”工作责任。
济南及时制定《济南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完善《济南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建立健全部门环境质量改善指标部门分担制、各区县环境空气与水质量月排名制度;出台《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磋商工作办法等政策文件。2017年以来,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52亿元。
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环保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年初签订责任书、半年核查展示、年终全面考核。市纪委监委持续开展“保蓝天,看济南”大气污染防治监督检查行动,市纪委监委、市检察院、市委督查室联合对市区两级环保水务实时联动、区县交叉检查,促进生态保护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近三年来,济南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工作指导方针,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打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均完成。
强力推进蓝天保卫战。济南狠抓清洁取暖改造、工业结构调整、扬尘和移动源污染整治、重污染天气应对等重点,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累计完成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企业81家,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7651家;完成181万吨焦化产能和93万吨粗钢产能压减,平原地区清洁取暖全覆盖基本实现;完成钢铁行业1748个点位超低排放改造,全市35蒸吨及以下锅炉全部淘汰替代,对116家涉VOCs重点企业开展“一企一策”专项整治;全市建立建设工地扬尘管控清单,坚持月综合督查考核、挂牌管理;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实施,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3.11万台,国三柴油货车禁行措施实施,报废老旧柴油车4.21万辆,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治理实现全覆盖;加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将3901家工业源、1881个扬尘源、288万辆移动源纳入应急减排清单,科学分类,推行差异化管控。
强力推进碧水保卫战。济南以“水十条”为突破口,构建和优化全市水污染防治体系,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稳居全省第一。全面推进小清河水质改善,完成43条黑臭水体整治,生态清淤214万立方米,小清河辛丰庄水质2020年均值较2018年改善82%,成为山东省唯一的全国环保督察整改示范案例;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以来,全市累计建成污水处理项目19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6.3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47.34%;全面开展黄河流域济南段水污染防治,乐鱼体育彻底摸清我市河道(湖库)排污口底数,实施北大沙河等河道综合治理。
强力推进净土保卫战。济南严格落实“土十条”各项任务,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环境质量安全达标。在全省率先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调查,建立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和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块清单,对污染地块实施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等回收利用制度,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环境类别划定;强化15个化工企业集聚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防控,完成34个城镇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强力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济南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显著,生态保护既定任务提前达标。推进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矿山复绿32处;实施大辛河等河道有水工程,建成小清河生态景观48公里风貌带,打造大汶河等11条省级美丽河湖;连续四年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整治自然保护区等突出生态问题;商河县、济阳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南部山区、莱芜区房干村获首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十三五”期间完成1011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最新要求,2018年以来完成100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强化环境风险防控。济南持续健全完善环境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强力推进生态环境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现代化建设,筑牢环境安全屏障。目前,全市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能力达到22.8万吨/年,废油、乐鱼体育废酸等利用能力达到33.7万吨/年;开展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和废铅蓄电池收集试点;提前完成“2020年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9%”的任务目标;持续检查企业环境安全隐患1400余家,排查隐患380余个,2021年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1000余次,整治问题50余个;推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组织建设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
持续创新监管执法,提高执法效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济南已经建成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去年被评为全国智慧环保优秀案例;2017年以来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5208起,罚款总金额2.7亿余元;在全国首推6种应当依法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
济南全面落实习总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向绿色转型,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时期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济南很快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黄河专班,出台《关于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行动的意见》,组织编制黄河生态风貌带等重大规划,在济南区域打造百里黄河特色风貌带,协同推进泉城特色标志区和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连通工程,推进大中型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
济南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倒逼机制的内生动力,提高标准、强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2020年,济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高于全省平均10.2个百分点;持续改善能源结构,碳排放强度2019年比2015年累计下降31.3%;持续调整运输结构,2020年全市铁路货运量5798万吨,与2017年相比增加836万吨;持续调整农业投入结构,2019年全市化肥使用总量下降率为18.29%,商品有机肥施用量超过24万吨。
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十三五”期间,济南累计实施大气减排项目532个、水减排项目285个。2017年起在全省率先制定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核发了全省第一张火电和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首创为所有持证单位建立排放口二维码应用系统,率先在全省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并第一时间开展“回头看”,全市1.43万家企事业单位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获2020年全国表现突出荣誉。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指标较2015年分别削减30.2%、27.4%、14.9%、16.6%。
济南将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为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大检阅,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站位,第一时间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各项安排部署,把主动接受和配合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有力举措。
为官要知民之痛。边督边改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工作要求,也是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举措。对督察组移交的问题,济南认真核实、依法依规,做到一案一策、一厂一策,不搞“突击式、运动式”整改。对督察中发现的企业生态环境问题,既督促有关企业严格履行环境治理主体责任,不折不扣落实整改要求,确保整改到位,又因企施策,加强指导帮扶。目前,中央、省第一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159项问题中,153项已完成整改,剩余6项正加紧整改;交办的4194件信访件中,4191件已完成整改,其余3件正积极推进。
面对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济南既坚持底线思维,严控环境风险,保障群众利益,又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我市妥善解决卧虎山、“画家村”等历史遗留问题,被评为国家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顶层设计示范案例;新建、改造雨污水管网2054公里,全市排水管网总长达8785公里,较2017年提高27.2%;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项目,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增至3家,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安全处置涉疫情医疗废物507吨。
民可近,不可下。2017年以来,济南全力推进涉及环境保护的群众举报、接诉即办,共处理涉及环境保护的市民服务热线%。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历史新起点上,济南将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夯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把思想和行动完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上来,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铁腕治污不动摇、维护人民的环境权益不动摇,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科学确定主要目标和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作出新的生态贡献,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